11月6日,由兰州大学文学院与清华大学中文系共同主办的第六届“清华语言学博士论坛”在线上成功举行。
“清华语言学博士论坛”自2016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五届,旨在“推动语言学研究发展,促进国内青年语言学学者交流、互动与成长”。该论坛每年吸引国内外众多青年才俊及语言学知名学者参会。兰州大学文学院作为第六届“清华语言博士论坛”的主办方之一,高度重视此次论坛的组织和举办。在兰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所长、语言接触研究中心主任敏春芳教授的组织下,研究所全体博士生及部分硕士生,积极参与了此次论坛的学术交流活动及会务工作。
此次论坛共分专家主旨报告(上午)和博士生报告(下午)两个专场。论坛开幕式由清华大学中文系语言学科负责人张赪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汪维辉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彭睿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姚玉敏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施春宏教授、清华大学杨小璐教授及兰州大学敏春芳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分别作了大会主旨报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以及日本关西大学、韩国汉阳大学、德国马尔堡大学、葡萄牙阿威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参会总人数逾500人。
在论坛开幕式上,清华大学中文系张赪教授代表主办方介绍了论坛特邀专家的情况,同时还介绍了“清华语言学博士论坛”的基本情况及论坛的议程,并代表主办方致辞。
浙江大学汪维辉教授作了“语言观的困惑”的主题报告,新加坡国立大学彭睿教授作了“语法化研究:理论和流派”的主题报告,香港科技大学姚玉敏教授作了“早期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主题报告,北京语言大学施春宏教授作了“在阅读和写作的互动中成长——致研究生们的四封信”的主题报告,兰州大学敏春芳教授作了“语言接触视角下甘青河湟方言研究”的主题报告,清华大学杨小璐教授作了“汉语视角下的早期语法发展”的主题报告。在自由讨论环节,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讨论。
下午分“现代汉语语法”“词汇”“汉语史”“语音学”“音韵学”“方言”“语言政策及其他”等7个专题进行了博士生报告,共分11个会场。参与的博士生来自国内外几十所高校,各分会场分别邀请清华大学刘明明教授、北京大学范晓蕾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董正存教授、清华大学李守奎教授、清华大学邱冰副教授、清华大学张赪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曹文教授和梁慧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夏俐萍研究员和龙国贻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夏登山教授等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兰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部分硕士研究生负责具体会务工作。
在博士论坛中,兰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方向的8位博士生分别参加了出土文献学、语音学、方言学、词汇学和汉语史等相关领域的分会场汇报。
通过举办和参加第六届“清华语言学博士论坛”,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参与博士生纷纷表示,一方面聆听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心得,了解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前沿的学术信息,启迪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通过学术交流,获得了宝贵的学术指导,增长了学术阅历,增强了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对研究内容的领悟与反思能力,增进了学术自信和勇于探索的研究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