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嘉伟戴着红袖套,神气地站在教学楼走廊上。每次有同学想要往走廊上的垃圾桶扔东西,他都会过去看一眼,如果是没喝完的矿泉水,他就拦住人家,大声说:“不能扔掉半瓶水!”说着指指自己红袖套上 “节水监督员”的字样。
华嘉伟是个“来自星星的孩子”,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孤独症儿童。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想要理解“节水”的概念并不容易。市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宣传“带走半瓶水”理念,创设出儿歌、手势舞、创意画等各种方式,让这些孩子掌握了节约用水的具体操作,尤其是有一点儿强迫症的“星星的孩子”,还成为“节水先锋”。
美术教室里,一上课,老师黄颖就拿出作为道具的矿泉水瓶。当天,学生要用这瓶子作为绘画工具,在纸上印出花朵。
“都不能。来,我们用瓶子印一个黄色的花芯。”黄颖笑笑,耐心地开始手把手教她拓印。
事后,黄颖说,孤独症儿童的一个特征就是强迫症,一句话会翻来覆去地说,一个概念只要注意到了,就会翻来覆去地强调。这个女生十之八九是早上听家长说“不能玩火”,就一整天念叨这事儿。不过,随之而来的一个优点是,只要孩子在学校把一个概念听进去了,也会不断地对家长、对同学强调。
“老师,我印好一朵花了,这朵花是我印的,快来看!”一个男生叫了起来。黄颖来到男生身边,表扬他印得好,鼓励他继续印。
黄颖说,像这样会主动找老师交流的孩子,属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作为老师,她会及时给予回应,鼓励孩子更多地开口。
“咦,你怎么把水全都倒在衣服上了?你觉得这样很舒服?可身上湿湿的会感冒呀!”黄颖突然发现一个孩子打开瓶盖,把作为道具的矿泉水洒得浑身都是,只得又上前给他处理。
……就这样,一堂课上,状况不断,孩子们的问题不断,黄颖不停地给予解决,给孩子们回应。到下课的时候,孩子们总算完成了各自的画作。
正当其他孩子收拾好东西要去吃午饭的时候,黄颖突然发现第一个提问的女生钻进台布底下了,黄颖把她找出来,她神神秘秘地告诉黄颖:“老师,教室着火了。不能在教室里玩火!”黄颖拍拍她:“没事,火已经被灭掉了。快去吃饭吧。”
上了简简单单的一堂课,黄颖却累得好像去操场跑了800米似的。她说,各类孤独症儿童有不同的特点,特殊教育老师就是要想办法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因势利导,完成课程。
“水资源呀多宝贵,用了它呀不再回,请你带走半瓶水……”音乐教室里,一群孩子唱起歌来。
这首名为《带走半瓶水》的歌谣,把全校各个学科组的老师都动员起来了。语文老师编写了歌词,音乐老师谱了曲子,舞蹈老师编了手势舞,无论是智力残疾的孩子,还是听力残疾的孩子,或是孤独症等其他特殊孩子,都有合适的方式接触到它。
“对孤独症的孩子,指导他们的语言要尽量简化,还要通过动作,带动他们去模仿。”教美术的黄颖老师说。
“特殊孩子在有些方面其实比普通孩子更敏锐,比如节奏,他们有很好的感知力,对动作也有很好的模仿能力,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展开教学。比如手势舞,听障孩子学起来就没什么特别大的困难。”专职舞蹈老师胡晨欣说。
“我们用金华话来写儿歌,按照道情的格式来写,再让学生把矿泉水瓶作为乐器来敲,就创作出了有金华韵味的节水宣传歌。”语文老师姜笑美说。她和另外几位金华籍的老师合作编写了金华方言版《带走半瓶水》,由金华话说得较好的两名学生包胜豪、包静怡表演出来,给老师同学们看,孩子们听起来会特别有亲切感。
市特殊教育学校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初,该校启动了“光瓶行动”,号召全校师生带走半瓶水,提倡节约用水,保护环境。虽然困难,但各科老师通力合作,展开全方位立体式的节水教育。“光瓶行动”开展五个月以来,“带走半瓶水”的理念深入人心,随便问哪个学生,他们都能说出几条与节水有关的知识。
对于“星星的孩子”华嘉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他在学习了“带走半瓶水”理念之后,居然会主动监督其他同学有没有把半瓶水给扔进垃圾桶。而且,不止是在自己班这样做,在校园里的任何一处垃圾桶,只要他看见有人扔掉还有水的矿泉水瓶,就会上前制止,即使那个学生他并不认识。
“其实这是孤独症儿童的‘强迫症’倾向在节水这件事情上的表现。后来,我们干脆任命华嘉伟为‘节水监督员’,授权他在全校范围内监督节水,他把这个任务完成得很好。”该校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蒋元美说。
除了华嘉伟,还有其他的“星星的孩子”成为了“节水先锋”。有的经常念叨“要节约用水”,有的会经常跟其他同学说“不能扔掉半瓶水”。在特殊教育学校,许多孩子都被认命为“节水监督员”,监督各自班级的老师和同学要节约用水。这些孩子回到家,也会主动监督家里人,不能浪费水,不能扔掉半瓶水。
“连特殊学生都能做到的,其他人更能做到。”蒋元美说,他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仅让学生节约用水,更是带动全社会都参与到节水行动中来。
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像星星一样,孤独地处于另一个世界。他们目光清澈,却对人视而不见;听觉正常,却对别人的呼唤充耳不闻;发声没问题,却通常不与他人说话……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男性多见,是一种患病原因未知、不容易完全治愈的神经性系统发育障碍,通常起病于3岁前。主要表现为言语与社交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以及智力发育迟缓。他们很难与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孤独”“不合群”。据《中国自闭症发展状况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孤独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可能超1000万,其中0~14岁患儿的数量或逾200万,每122个孩子中就有一名孤独症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