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时25分,这是一个令我国相声界扼腕悲痛的时刻:我国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先生在医院因心脏病去世,终年72岁。
相声界没有大学没有文凭,在业内的资历靠的是师承!在姜昆27岁时,马季带着他深入生活四处演出,并手把手地教他写相声,从而让姜昆一步步地在相声界成长起来,直到成为著名相声演员,之后,在他们近30年的交往生涯中,姜昆与老师加伯乐的马季之间亦师亦友……20日上午11时许,当得知恩师马季去世的消息,且在第一时间赶到马季接受抢救的医院的姜昆禁不住抚灵痛哭,悲痛欲绝……
虽然马季只比姜昆大15岁,但是在姜昆脖子上尚戴着红领巾的时候,马季就是他心中的偶像,也就从那时开始,他也就有了长大后成为一名相声演员的愿望。
1968年姜昆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潮流而从北京到了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兵团俱乐部里看了中央广播文工团郝爱民、李文华说的相声,且从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又一次领略了相声的魅力。于是回到驻地后,激情难抑的他便开始写起了相声。后来他写的相声《林海红鹰》参加了全国曲艺调演———就凭这个节目,马季一眼看中了他,且视他为难得的千里马。
1976年岁末一个寒冷的夜晚11时许,突然有个警察敲响了姜昆在北大荒的房门,那个警察告诉他说,有一个人想见见他。当他刨根问底地问想见自己的那个人是谁时,警察却对他卖起了关子。当他随警察来到一座小楼前,上了楼,推开门后,顿时惊得呆住了:屋里坐着的那个想见他的人竟然是他的偶像———著名相声演员马季。
原来,马季去大庆演出路过北大荒时,想到姜昆是个难得的人才,因而特地想与姜昆见上一面,想问问姜昆是否愿意调到他所在的中央广播说唱团去说相声。
听了从偶像口中说出来的天大的喜讯,姜昆激动得一口气说了好几个“愿意”,把大伙都逗乐了。
然而,当马季对兵团领导提出想调姜昆去北京时,兵团领导却不同意放走姜昆了。在这种情况下,马季一行只得为兵团演了一场又一场,而每演一场之后,马季都会向兵团领导提一次调姜昆的事……就这样费尽了周折,姜昆才最终被马季调到了中央广播说唱团,并被马季收为弟子。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差一个月满二十六周岁、正风华正茂的姜昆便下决心要做一名像马季一样出色的相声演员,用艺术去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成为马季的弟子后,马季对姜昆要求很严。姜昆还记得,他与马季师徒间第一次谈话时,马季就非常严肃地对他说:如果他想要成为一个靠说相声吃饭的人,那就得不但要说好相声,还要学会写相声。只有那样,才能在相声界拥有一席之地。
那一阵子,马季写出了《白骨精现形记》、《舞台风雷》等一些脍炙人口的相声,受老师的启发,姜昆跃跃欲试,也开始写起相声来。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当他将自己写出的相声兴致勃勃地拿给老师马季看时,马季却并没有他想象的那般高兴和夸他,而是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说,他写的相声没有自己的风格,雷同于《白骨精现形记》,或当时在老百姓心中呼声很高的另一部名叫《帽子工厂》的相声作品。
被老师批评以后,姜昆顿时变得垂头丧气起来,甚至怀疑自己不是一个能够写相声的料。在这种情况下,当姜昆新婚刚刚5天的时候,要到湖南省桃源县采风的马季便特意将姜昆带在了身边,让他去体味生活,从生活中去寻找相声。
到湖南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愉快,一晃就过了一个多月。因为春节临近,除了马季外,大家都准备回北京去过春节了。尽管姜昆回北京的准备工作全做好了,而且他的心也已经飞回了北京。但就是在那个晚上,舍不得离开老师的他却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想起马季对自己的谆谆教诲和期待,他决定改变自己的主意,留在马季身边潜心相声创作。因而第二天早上起床后,他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马季,在马季对他几经劝说他仍坚持己见的情况下,马季终于同意了他的决定。
不幸的是,就在大家都走的那天晚上,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马季的肾结石病犯了,疼得在床上打滚,吃药打针都没用。见此阵仗,一直照顾着马季的姜昆吓得直哭。但姜昆也同时被老师那种为了事业将身体的健康置之度外的精神彻底打动了,因而马季的病一好,他们便马上投入到创作中。
又一个月时间过去了,他们终于都各自有了收获:马季写了《新桃花源记》,而姜昆在马季的帮助和手把手地辅导下,也创作出了他到广播说唱团后的处女作《迎春花开》。
之后,姜昆凭着这个节目走上了中央电视台———当他与赵炎合说的这个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捧腹的笑料让他的名字几乎在一夜之间变得家喻户晓起来。
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从此姜昆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连续写出了《红色园丁》、《喜事》、《科学院的春天》、《爱的挫折》、《如此照相》等佳作,把那个时期的相声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也因此成为大红大紫的全国名人。
回顾自己30年间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道路,姜昆非常感谢恩师马季对自己的帮助,他认为自己是站在恩师马季的肩上才取得后来的成就的。因而当他和李文华合写的《相声集》出版后,捧着散发出油墨清香的新书,他将第一本书签上名字后给了自己的恩师马季。
姜昆刚跨入相声这一行之时,并没有后来那般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当时的他觉得说相声能否在全国走红,也许口才与“包袱”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却是长相。他认为民间的说法“样子不怪观众不爱”很有道理。比如侯宝林大师的脸,长得很帅,既幽默、滑稽,又不失大家风范;而马季老师呢,却长得胖嘟嘟、圆乎乎的,且眯着笑眼,看上去一副“坏”相,但却“坏”得可爱。可自己呢,却既不 “帅”,又不 “坏”,毫无特点,这样怎么能够成功呢?
当马季得知他的想法和不自信的原因之后,鼓励他说,相声演员不同于电影演员,演员是靠长相来赢得观众的,而相声演员却是靠语言来赢得观众的,相声演员的艺术生命是靠创作来保持的,只要有好的相声段子,你就能在舞台上赢得观众;反之,连台都登不上。想想老师说的话,姜昆茅塞顿开,从此牢牢记住老师的教导,认认真真地学起创作相声来。
怎样才能写出一个令人捧腹的相声呢?马季时常告诉姜昆说,“相声笑料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那些年里追随在马季身边的姜昆不仅细心地领悟着老师对自己一点一滴的教诲,而且还从恩师的言谈举止中学习笑料的来源。
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姜昆从老师平常的生活中也看到了幽默元素的存在,也因此而学到了不少东西:有一次他与朋友们一起在马季家闲聊,一个做事粗心的青年去厨房烧开水时,刚一进厨房,就听“哐当”一声,像是踢翻了什么东西。就在那个青年颇为尴尬之时,只听得马季很随和地向那个青年问道:“看来自来水这家伙还真顽皮,你逮着了它没有?”意即自来水不愿被烧成开水被人喝,所以在逃窜,而那个青年为了给大家解渴于是拼命去逮水,并欲将之装进茶壶,这就跟迪斯尼动画片中的猫捉老鼠一样,一个要逃,一个要逮,当然会弄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来……听了马季这句话幽默风趣的话之后,在座的人全都乐了,那个青年的尴尬也顿时烟消云散。而这时,姜昆也如醍醐灌顶,忽然明白了什么:真是绝了!这看似平平常常简简单单的一声脆响,老师一瞬间的职业反应竟然会让人如此捧腹,真乃高人啊!因而茅塞顿开的他当即向老师讨教道:“您怎么想到问他逮着了自来水没有呢?真是太有意思了啊!”
马季笑着告诉姜昆说,幽默有时候来自于思维的跳跃。这种跳跃看似在事物的情理之外,但却是在人物行为的逻辑之中。马季还举了自己的老师侯宝林《关公战秦琼》的相声段子中的一句经典词句:“你知道他是谁的人?他是阎锡山的队伍!”这就是由历史人物是山西人而联想到现代的山西军阀。这种思维上的跳跃,似在情理之外,却在逻辑之中,所以让人们忍俊不禁。
老师的一番话让姜昆获益匪浅。他顿时领悟到,写相声仅仅靠搜集与编造笑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理论,且得勤学,多思……只有这样才能将“包袱”组织和运用得得心应手。
在此之后,姜昆又特地找来马季的作品以及《传统相声选》仔细学习,一字一句地咀嚼,细细品味这些令人难忘的经典段子产生的背景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谓师高弟子强,经过他这一番苦学苦钻之后,他创作相声的能力大大提高。
看姜昆与刚入门时比进步了不少之后,马季又要求姜昆跟着自己下基层采风时不要扎堆,这样有利于提高质量。对老师的提议,开始时姜昆不理解,甚至还有情绪,以为老师不爱带他,或者怕他抢了老师的素材!但是他在后来经过一段实践之后才终于明白了,马季之所以如此要求他,正是为了煅炼他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能力!
于是,自1980年起,姜昆先后去到哈尔滨、青岛、江苏、河南等地深人生活底层采风,他每到一处,也都学着老师马季的样子,开座谈会,广交朋友,并汇报演出,征求意见,写了改,改了再写,反复推敲,去粗取精,直至比较满意为止。
每次采风回北京后,姜昆也都把一路的收获送到马季面前,请老师斧正,并给出具体的意见。马季在看过他收集或者创作的相声作品后,非常高兴,夸他说,他的相声作品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并鼓励他继续坚持下去。马季给姜昆的评语,让姜昆心里很不平静,他不仅有了更加努力的动力,同时也更加感激老师的教诲。
姜昆有一个工作特点,那就是经常在夜深人静之时熬夜搞创作。他的这个习惯也是从他的老师马季那儿学来的。
马季不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相声艺术上所炼就的独门法宝无私地传授给姜昆,而且也对姜昆的日常生活也像一个长辈、像一个朋友般地予以关心和帮助;甚至也关心和支持姜昆向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比如投资电视剧等等。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春节晚会,在马季的力荐下,姜昆与马季作为晚会主持人被中央电视台同时邀请。晚会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此后姜昆便一发不可收,连续18年,年年被选上参加春节晚会,同时,他也一连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成绩斐然,并被评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与此同时,姜昆还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品牌故事》、《正大综艺》等节目的主持人。
姜昆曾经在10多年里几乎年年都要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时,马季心中对此的高兴不比姜昆少;当姜昆的事业处于低潮之时,马季又总是不失时机地给姜昆打气。
2000年2月4日大年三十晚上20点整,姜昆与妻子李静民无语地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很不正常———这是中央台开办春节晚会18年来,姜昆第一次没有参加其中的演出:他奋斗了三个月排演的节目没有通过终审。这个无情的结果对他打击很大!但是姜昆永远记得,在这天晚上,第一个打进电话来安慰他,并给他鼓劲的人,就是他的恩师马季!
2001年12月,经过大半年准备,姜昆把他创作的《真假姜昆》的相声作品交到春节晚会剧组等待审查。他很希望这个作品能为自己在相声表演方面开启一道新奇之门,可他没想到的是,如果按他设想的这个虚拟人物来制作相声的话,整个春节晚会的舞台要长高一米,而且中央电视台转播时还要冒很大的风险,因而《真假姜昆》的节目最终又被撤了下来了,连续的失败,让姜昆颇为失落。而在这个时候,最牵挂他的人还是马季:马季像当初把他引入相声这行一样地开导姜昆,鼓励他不要被失败所击倒。
除了自己的老本行相声一而再地不能上春节联欢晚会以外,姜昆首度任制片人的大制作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也在拍摄完成几年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够播出———《成吉思汗》是1996年开拍的,1998年秋便剪辑完成,但直到2004年8月28日才与观众见面,其间被雪藏了6年。该剧耗资6000万元,以雄浑的气魄、壮丽的景象和精美的制作再现了成吉思汗(1146年-1227年)从蒙古草原一直到金中都和中东、欧洲卓绝征战、纵横捭阂的一生,是一部少有的高质量历史巨作。然而这部剧对第一次当制片人的姜昆来说,其中的甘苦只有他自己才最清楚———电视剧中的历史领域涉及了近20个民族和多个国家,同时还牵扯到错综复杂的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疆域划分等问题,令该片在央视播出的道路异常曲折:最初《成吉思汗》通过审查是在2001年,就在即将播出之时却赶上了“9·11”事件;之后2002年又爆发了伊拉克战争,由于《成吉思汗》中西征的部分涉及到一些民族问题,因此便耽搁了下来;2003年,广电总局又规定重大历史题材必须经过专门审查,这样该剧又因“任何重大历史剧涉及少数民族都不能称之为‘国’”的规定,而对剧中500多处名称进行了删减。
一部电影投资上千万、一部电视剧投资几百万在我国影视界是常见的事,花6000万元人民币制作一部电视剧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可《成吉思汗》就是这样一部戏。在《成吉思汗》被雪藏之时,姜昆焦虑不已,因为是大投入,却出师未捷,迟迟不见产出,甚至命运岌岌可危,身为制片人的他为此焦虑不已,各方面的打击也几乎让他心力交瘁。而在姜昆所处的这个人生低潮阶段,还是马季给了他坚强的力量。
就在姜昆为春节联欢晚会创作的相声段子被连连打死之后,身为中国曲协副主席的姜昆为了振兴相声艺术,同时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相声,他特地办了一个名为“鲲鹏网”的网站来推广相声。但令姜昆没想到是,他的这一自认为非常有前瞻性的举措却遭到了恩师马季支持的滑铁卢———不懂网络的马季甚至一度认为姜昆是不务正业。
但是,误会终究会有被化解的一天:2001年12月的一天,当马季接受央视《艺术人生》的采访时,在短短几分钟时间之内便改变了对弟子姜昆的偏见。
姜昆如今回忆起当时节目播出的情景时仍感慨良多:节目刚刚开始,现场观众就向马季发难:怎么评价“耀华下岗、姜昆上网、冯巩触电、牛群当官”这种相声演员不搞相声的现象?面对这个很刁钻的问题。马季微笑着说,侯耀华不是相声演员,是他老师侯宝林的儿子,侯耀华跟他是兄弟,他不用说相声,所以称不上下岗。姜昆、冯巩、牛群他们都曾经是他的学生不错,虽然按照社会上的说法都暂时没有务正业,可也是无可奈何的。但换一个角度说也未必是坏事:“先说说冯巩吧,他一部电影接一部电影地拍,可是他从影视艺术中汲取了营养,丰富了自己,全面提升了思想内涵,这并不是坏事;他最近获得了硕士学位,成为相声界学历最高的人;他还办起了相声大专班,从基础上提高相声演员的文化水平。目前相声艺术正处在危难时期,要允许他做出其他的尝试。观众将来要是点头了,那他的‘洋车’算是拉对了。艺术是相通的,不自闭是冯巩的可取之处。”
但当他说到姜昆时,却有些微词了:“说真的,姜昆搞的网站我真不懂,我也有些觉得,姜昆身为曲协副主席,且是相声演员的副主席,也许做与相声无关事会分散他研究相声的精力。”
就在马季无可奈何说到这里时,主持人朱军突然打断了他的谈话:“您上过网吗?”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朱军让马季进行了一次现场上网,并且还让马季利用MP3数码随身听“下载”了一段相声,“您知道吗?姜昆创办的这个相声网站,可以让您听到建国后录制的第一段相声和截止到现在录制的900多个相声段子,而且这个网站从各个方面对相声的贡献都很大呢!”当马季认真的听了从姜昆的网上下载的相声后,顿时无言了,并当即改变了对姜昆办网站的看法,而且从此后站在了支持姜昆办网站的立场上来了。
在跟恩师马季相交的近30年时间里,姜昆无时无刻不念着老师对自己的恩情。虽然马季对姜昆的师恩重如山,姜昆也总是想回报一下恩师,可是因为平时比较忙,只能偶尔去老师家串串门看看老师,或者打打电话外,近年来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的马季总是反对姜昆和他的其他弟子去看他、照顾他。
因为自己与老师都总是在万家团圆的春节期间忙着给观众献上欢乐和笑声,所以崇尚春节期间拜年谢师的姜昆总是提出春节时去恩师家拜年。但马季每次都拒绝了,他说春节是演员展示自己作品的最佳时机,弟子忙,老师也忙,所以不应该老想着串他的家门,而应该站在舞台上给热爱相声艺术的观众献上自己精彩的相声。当自己年纪大了,演出少了时,他也不同意弟子在春节期间前来他家拜年,他怕因此而影响弟子们的正常演出,也怕“耽误弟子们挣钱”,他说在春节时能够收到弟子们的电话拜年他就非常满足了;同时,如果弟子们新推出的相声能得到观众欢迎的话,这才是弟子们给老师最好的拜年礼物。
尽管如此,但姜昆还是对自己说,自己一定要利用一个春节送给恩师一个最有纪实意义的礼物。后来这一年终于来了,这就是2006年的春节———2006年春节期间,香港凤凰卫视《鲁豫有约》将姜昆与马季请到节目现场做节目时,姜昆便当着亿万观众的面,给恩师准备了一份特别礼物:中国集邮总公司出品的有2006枚世界各国的狗的纪实章和狗的纪念邮票的邮册。2006年是狗年,他送这个邮册给恩师既是表示金狗献瑞,更因为马季的生肖属狗,平常也喜欢狗,家里养了藏獒以及京巴犬。
当自己在亿万观众面前收到弟子的这份厚礼时,马季激动不已,连连向姜昆说着“谢谢”。
然而,又一年春节要来到了,原本打算在即将来临的这个春节即使自己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去陪陪心脏不好的恩师马季过一个年时,却谁知姜昆的这个愿望却再也没办法实现了:
2006年12月20日上午9点半左右,马季的家人发现在卫生间的马桶上坐着的马季面色惨白,病情非常严重,便连忙打了999急救中心的电线分左右,当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急速赶到马季家中,在其家人的指引下,当即采取了胸部按压等各种急救措施对其进行抢救。但几分钟过去后,急救结果仍然糟糕,又马上将他送到了离其家最近的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天通苑分院。然而10点25分,马季经还是经抢救无效身亡了。而医院初步判定的死亡原因为心脏骤停。
上午11时20分左右,姜昆突然接到师母的电线岁的恩师马季因心脏病突然发作而去世的消息时,一下子怔住了,竟然惊得好一阵子没有反应过来。之后,他一连串地问了好几声“是真的吗?”,在确信这一切是真的的时候,他的眼泪顿时如决堤的河水,哗啦啦地落了下来。随后,他便丢掉手中的事,飞一般地赶到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天通苑分院。与此同时,冯巩、刘伟、戴志诚、杨少华、崔琦等相声界名流都先后赶往医院探视马季的家属。
当姜昆见到恩师的遗容时,禁不住哭出了声,对于马季的突然离世,姜昆感到十分突然。因为在19日晚上,他还跟老师通过电话,当时马季的精神也很好。马季还对姜昆说,王谦祥送给他一幅马三立的画像,他非常喜欢。那天晚上,他还跟姜昆约好,将于12月29日晚上一起参加《挑战主持人》的录制晚会,然后一起走星光大道。
记者采访姜昆时,姜昆也是几次哽噎难语。继而,他又与赵炎一起与马季的家人抬着马季的遗体去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太平间,安放恩师的遗体。
面对记者的采访,姜昆说他的心情非常难过,他说马季老师的突然去世,不仅对他自己来说是失去了一位恩师和好友,对中国相声界来说更失去了一位大师,姜昆说:“这段时间我什么也不干了,一定要把恩师的后事处理好,24日上午我们将为他送行。”
|